“目前我们的股票资本为440亿美元,仅略低于纪录高位。”
――美林证券公司最后一任CEO约翰・赛恩(John Thain)
就在美林被收购前几个月,赛恩还预计次贷危机中的美林没必要筹措更多资金,理由是
烧向美林
在整个金融体系的危机面前,没有人能够独善其身,美林当然也不例外,尤其是美林一向是次贷债券的爱好者,而这些正是次贷火焰的引线。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后,美林就已经有了不良反应,其反应甚至让人震惊。据报道,l0月24日,美林证券披露的财务报告称,该公司第三季度在次级抵押贷款相关领域遭受约79亿美元的账面损失。这是美林6年来首次出现季度亏损,也是该公司近百年历史上的最大季度亏损。受到此次巨亏事件的影响,美林证券首席执行官斯坦利・奥尼尔决定离职,成为华尔街大银行里第一个因为次级抵押贷款风暴而被解职的CEO。
在劫难逃
在奥尼尔辞职两周之后,2007年12月1日,赛恩正式出任美林证券公司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领导美林公司应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冲击。
赛恩是“现金为王”的忠实卫道者,坚信只有现金才是度过次贷危机的最好也是唯一的办法,在这方面,他的动作不可谓不快,就在二十多天后的2007年圣诞夜,这个美林证券的新任“掌门人”就迫不及待地宣布已筹集资金128亿美元;2008年7月,赛恩又宣布,美林将出售包括布林伯格公司在内的价值44亿美元的股票;2008年7月28日,美林宣布,将306亿美元的担保债务凭证(CDO)作价67亿美元转让给孤星基金公司(Lone Star),并将为此项次贷相关资产的买家提供75%的融资;他还雄心勃勃地计划通过发行新股的方式筹集85亿美元。不过现实显然更加残酷,继2007年第三季度后,美林证券又连续公布了三个季度的巨亏,赛恩拼命储备的现金在这巨大的窟窿面前显然是杯水车薪。
约翰・赛恩
2008年1月17日,美林宣布2007年第四季度亏损98.3亿美元,合每股亏损12.Ol美元,而2007年同期盈利23.5亿美元,合每股盈利2.41美元。2008年4月17日,据美联社报道,美林宣布2008年第一季度亏损约21.4亿美元,分摊至股票,相当于每股亏损2.19美元。而2007年同期美林盈利21.1亿美元,相当于每股盈利2.26美元。而在高风险资产担保证券和杠杆贷款业务方面,美林已冲销资产价值290亿美元。这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美林公司连续第三个季度巨额亏损。2008年7月17日,美林宣布,在2008年6月底结束的当年财年第二季度,该公司亏损48.9亿美元,平均每股损失4.95美元。
自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危机爆发至美林被收购前,美林公司已经连续四个季度出现巨额亏损,净亏损额近200亿美元,资产减记已高达400亿美元左右,成为受次贷危机影响最严重的金融机构之一。
危机情况对于美林而言已经极端不利,然而,这家老牌投行仍然在做着最后一搏的殊死准备,甚至准备以裁员来应对危机。据报道,美林公司于2008年4月17日宣布,计划在本季度大规模裁员。美联社报道,预计裁撤职位约3 000个。法新社则说,美林员工中会有4 000人下岗;美林曾于2006年12月花费13亿美元收购次贷机构第一富兰克林公司,在遭次贷危机打击后,美林2008年第一季度已裁撤l 000个职位,第一富兰克林公司的员工首当其冲。据美林称,最新一轮裁员能为公司每年节省约8亿美元,裁撤岗位主要集中在投资银行和相关业务领域。此外,在储备现金方面,赛恩和他的美林依然不遗余力,当次贷资产提不起买家的兴趣时,便开始把美林持有的股权以及投行分析的数据控股权都标上了“ON SALE”的标签。美林宣布,将以44.3亿美元向彭博商业资讯公司出售所持其子公司彭博新闻社20%的股份;此外,美林还打算以35亿美元出售彭博新闻社子公司“金融数据服务”控股权。
然而,事实仍然是“在劫难逃”。
卖身自救
剩下的事情非常简单了,既然不愿意倒闭破产,那么只有争取被收购,即便是以非常低廉的价格贱卖,即便当时能够吃下美林的买家屈指可数。昔日名震华尔街的第三和第四大投行――美林和雷曼兄弟做梦都不会想到,两者在做了百年对手后,最后一笔竞争竟然是在争着卖出自己。因为潜在的有实力、有购买意向的买家几乎只剩下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 Corp.)一家了,所以美林和雷曼必须争前恐后地贱卖自己,以得到这家往日不放在眼里的传统银行的“宠幸”。
然而,次贷危机的惨烈却又一次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雷曼兄弟甚至没有拖到谈判就在一夜之间宣布破产,创立一百多年的金融巨擘轰然倒塌。唇亡齿寒,赛恩知道如果雷曼兄弟崩溃了,美林也就为期不远了,赛恩马上打电话给美国银行首席执行长肯尼思・刘易斯(Kenneth Lewis),向他推销美林的股票。几天前,美国银行高管们还在致力推动与雷曼兄弟的收购交易,紧锣密鼓地对雷曼兄弟的账面进行尽职调查。仅仅48小时之后,他们就转向了与美林进行收购谈判,但刘易斯表示美国银行的兴趣在于整个美林证券。经过一场48小时的紧张激烈的谈判,两者终于达成了交易,美林宣布以大约440亿美元的价格将自己出售给美国银行。收购美林使得美国银行一跃成为美国最大的金融机构。
此外,在价格上,美国银行也乘人之危地占尽了便宜,美国银行最终以每股29美元的价格斥资440亿美元收购美林公司,这一收购价只是美林一年前价值的三分之二左右,仅为该行2007年初市值顶点的一半。
戏剧性的交易
这一交易充满了戏剧性,因为赛恩上任之后,采取了比其他很多美国金融巨头更多的措施,试图使美林能够在2007年开始的这场金融危机中保全自己。在采取了这么多措施的情况下,美林仍然难逃出售命运,这足以彰显危机的严重程度。而这次交易虽然屈辱,但至少避免了像雷曼那样最坏的结果――破产,在结束之前努力为股东捞回点什么。
美林走完了它94年的历程。在经历了巅峰与低谷后,华尔街活着的传奇,世界第三大投行――美林证券最终以屈辱的卖身自救结束了它的一生!
华盛顿的指令美林被贱卖给美国银行的交易能够达成,也是美国政府在背后积极运作的结果。根据传统的资本主义自由经济的理念,政府是完全不能干涉企业的交易行为的;不过,在此次危机中美国政府一反常态,动作频频,通过注入巨资已经陆续获得了摩根大通到Saigon National Bank等一系列金融机构的控制权。不过到了美林,美国政府早已没有能力再把它购入华盛顿的控制范围,不过政府显然不愿意看到这家世界第三大投资银行的轰然倒台,于是就想尽办法来试图挽救美林证券,“促成美国银行收购美林案”就此浮出水面。根据与美国银行―美林并购案的参与者们的采访记录,美国政府不断扩大的对银行体系的控制欲望才是背后的主谋,而并非该并购案的主角――美国银行。
不过事情却远非这些华盛顿政客们想象的那样简单,因为在得知了美林的巨大亏损后,美国银行的最初反应是“拒绝”!毕竟美林连续四个季度的巨亏金额实在太大了,强行收购美林,美国银行认为这一交易有可能把自己拖进深渊。这也是美国银行CEO兼首席执行长肯尼斯・刘易斯最为担心的一点,虽然早在2008年9月份这位首席执行官就做出了收购证券业巨头美林公司的决定。当时,美国银行收购美林的消息一发出,让死气沉沉的华尔街为之一振,被视为难得的好消息。因为正是在这个时候,雷曼兄弟准备申请破产保护,美林也成了惊弓之鸟,其董事长兼首席执行长赛恩拨通了刘易斯的电话,寻求被收购的可能性。在经过了不到48个小时的尽职调查之后,美国银行与美林达成协议。不过,交易消息发出后,美国银行股价开始一路下跌,这显然不是什么好兆头。
美林后来的巨亏真正伤了刘易斯的心,让这位61岁的银行家不寒而栗,打起了退堂鼓。《华尔街日报》看到的一份内部文件显示,2008年11月底前,也就是第四季度进入第二个月之后,美林的税前季度亏损已经累积到了133.4亿美元。知情人士说,美国银行的一些高管表达了对继续推进收购交易的担忧,不过当时的主流仍然对收购交易充满信心。但是,随着美林传出更大亏损的消息曝光,在感恩节(11月27日)前不久,怀疑情绪开始渐渐显露,在离第四季度结束还有一个多月的时间时,美林的税前季度亏损就已经接近90亿美元。亏损主要来自于美林的销售和交易部门,不过即便是美林利润丰厚的财富管理部门也遭受了冲击,该部门12月的收入从10月的l0.8亿美元下滑至7.97亿美元。
短短几天之内,美林的季度净亏损又激增至大约140亿美元,美国银行终于坐不住了!刘易斯甚至在一次电话会议上放出风来,向美国银行的董事们透露,他们或许会放弃收购,而当时的估计是交易将在两周内完成。
当时,美林的税前亏损差不多已有210亿美元,净亏损相当于l50亿美元左右,美国银行一些律师认为,有充分依据用法律条款推翻交易计划。对于美林的亏损是否严重到足以让美国银行可根据合并协议中的“重大不利变动条款”放弃收购,美国银行的高管们展开了激烈争论。合并协议通常会明确某些“不利”情况,使收购者有权放弃交易。
至少刘易斯已经决定了。据报道这位倔强的金融家,于2008年12月17日飞赴华盛顿,准备宣布他将放弃对美林的收购。但刘易斯显然低估了政府的能量,政府内部人士提供的谈话记录显示,刘易斯对时任财政部长的保尔森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伯南克说,我需要你们明白情况有多糟,并列出了美国银行放弃收购美林证券的法律依据。不过,保尔森和伯南克显然不会被刘易斯如此容易地说服,这两位掌握高精尖金融知识的政客强力敦促刘易斯不要放弃美林,他们警告:放弃收购就等于对美林判死刑,并且放弃收购还会削弱市场和政府官员们对美国银行的信任。尽管与官方的交涉并不顺利,但美国银行的高管们还是将保尔森等人的言论视为政府愿意妥协的信号。不过在两天后举行的一个电话会议上,美国银行真正感受到来自联邦政府的强大压力。据《华尔街日报》报道,听到谈话的人说,伯南克表示,美国银行没有理由抛弃美林;而美联储一位官员的语气更重,宣称如果刘易斯撤销对美林的收购而美国银行今后又要求政府提供更多救助资金,那美国银行届时别指望政府监管机构能充分信任其管理层。这还不是最厉害的,据了解美国银行情况的人士说,刘易斯当场被告知,政府可能考虑要替换掉美国银行的高管和董事们。
实际上直到美林和美国银行的股东按计划要举行投票前的几天,关于是否要放弃收购交易的讨论一直在美国银行的高管层进行,不过在刘易斯与联邦政府最后沟通后,反对的声音消失了。在律师的建议之下,美国银行决定按原计划在2008年12月5日举行股东投票。美林和美国银行的股东都投票批准了此项交易。在刘易斯与联邦政府官员举行电话会议后的四周里,联邦官员和美国银行终于达成了拯救美林收购案的交易。政府同意向美国银行额外提供200亿美元救助款,并对美国银行1180亿美元不良资产所造成的损失提供担保。在这次电话会议上,一切都有了定论。当时,夏洛特和华盛顿两地有大约二十人参加了电话会议,其中包括刘易斯和另外一些美国银行人士,保尔森、伯南克以及其他财政部和美联储人士。伯南克对刘易斯说,美联储人员研究认为,美国银行不能行使并购协议里的出现负面变故的条款来取消交易。政府官员当然还使用了其一贯的警告伎俩,告知刘易斯,撤回交易计划会打乱市场,引发一系列针对美国银行的诉讼,长期影响它的声誉。此外,美联储一位官员更向刘易斯进一步施压说,如果将来美国银行请求政府支持的话,政府会考虑更多地插手该行的业务。
此时,在自由经济制度下摸爬滚打一辈子的刘易斯终于明白了,如果交易通不过,他就有可能被撤职!结果已经不用猜测了,在政府的强势介入下,美国银行至少没有人反对这项交易了。接下来的几天,美国银行在“放弃收购”失败后,也终于识了时务,希望能从这笔交易中寻求其他的补偿,希望得到更多的资金注入,还有针对美林资产未来潜在损失的保护性措施。
在美国银行同意收购美林后不久,2009年1月16日,美国银行宣布获得新的救助,该行同时还宣布美林第四季度出现153亿美元净亏损。这一消息让股东们惊呆了,并购美林后美国银行宣布季度净亏损为17.9亿美元。不过,刘易斯的转变却让人意味深长。
(摘自《繁华散尽――美林》,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年5月版,定价:25.00元)